> 首页 > 人物 > 演员 > 高行健

高行健

来源:42cb.com 时间:2021-10-03 10:01 编辑: 手机版
高行健

高行健

    高行健(1940— ) 江苏泰州人,出生于江西赣州。目前为法籍华人。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时年60岁。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、画家、小说家、翻译家、导演和评论家。不过,高行健早期在国内,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。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(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)合作创作了《车站》《绝对信号》等话剧,由北京人艺演出,引起轰动。后来他又写了《野人》,采用更多探索手法,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。《绝对信号》一剧,被列入“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”。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,他在1981年发表《现代小说技巧初探》的小说评论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引起了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争论,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《有只鸽子叫红唇儿》。

高行健的生平履历

    童年

    高行健出生于江西赣州,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,母亲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,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。在母亲的影响下,高行健对戏剧、写作产生了兴趣,从小就有涂鸦的爱好。

    少年

    1950年,高行健全家搬到了南京。

    1952年,高行健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,以前这所中学是一个教会学校(金陵大学附属中学),能够接触到许多的西方翻译来的着作。另外高行健师从画家郓宗嬴先生学画素描、水彩、油画以及泥塑。对这段时光,高行健回忆到:“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。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”。

    文学生涯

    高行健获奖后,出版的介绍文集,封面人物即是高行健。

    高行健1981年的着作《现代小说初探》1957年,高行健高中毕业,听从母亲的建议,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,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。

    1962年,高行健从法语系毕业后,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。

    1970年,被下放到农村劳动,期间曾到安徽宁国县港口中学任教。

    1975年,返回北京,任《中国建设》杂志社法文组组长。

    1977年,在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。1979年5月,作为全程翻译,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,回国后高行健发表了《巴金在巴黎》。

    1980年,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。

    1982年,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《绝对信号》,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

    1985年,在北京与凋塑家尹光中举办泥塑绘画展,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,这也是到目前为止,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。同年,应邀赴欧洲五国(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奥地利、丹麦)访问八个月,在柏林文化之家举办了个人画展,获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,卖画获“巨款”四万马克,从此高行健开始了以画养文生涯,获得了更多写作上的自由。

    定居欧洲

    1987年,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。

    1988年开始,在巴黎定居。

    1989年,成为法国“具像批评派沙龙”成员,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的年展。

    1992年,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“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”。

    1997年,高行健加入法国国籍。

    1999年,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罗浮宫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。

    2000年,因小说《灵山》、《一个人的圣经》等着作,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。瑞典科学院对高行健作如下评价:“具普遍价值、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,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”。

    2002年2月25日,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高行健颁发“荣誉军团骑士勋章”。

高行健的作品一览

    戏剧

    《绝对信号》,(与刘会远合作),实验剧作

相关推荐:

李佳琦

李雪琴

papi酱

叶良辰

李天佑

李子柒

林小宅

雪梨

声明:《高行健》一文由北艺娱乐网(42cb.com)网友供稿,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,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!

最近更新

邮箱不能为空
留下您的宝贵意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