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15
> 首页 > 人物 > 演员 > 英若诚

英若诚

来源:42cb.com 时间:2021-10-03 09:04 编辑: 手机版
AD5
英若诚


中文名

英若诚

出生地

北京

毕业院校

清华大学

主要成就

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

民 族

满族

星 座

双子座

出生日期

1929年6月21日

逝世日期

2003年12月27日

代表作品

《骆驼祥子》《茶馆》《推销员之死》《我爱我家》

国 籍

中国

职 业

表演艺术家、翻译家、话剧导演


1词条概要

英若诚,中国艺术家、翻译家、话剧导演。他译有《茶馆》、《奥赛罗导演计划》等著作,并先后主演了《骆驼祥子》、《茶馆》、《推销员之死》等经典名剧。


2个人经历

英若诚

英若诚

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,正红旗赫舍里氏。 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。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。在学生时代,他就开始投身于钟爱一生的舞台艺术活动。


英若诚先生于1950年考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,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,他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,先后在话剧《龙须沟》、《雷雨》、《明朗的天》、《悭吝人》、《茶馆》、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》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,充分展示了英若诚丰富的知识面和作为演员的可塑性。


文革中因被污“勾结”北京市市长彭真入狱。出狱后不久离开北京人艺进入《中国建设》部任英文。文革结束后重回戏剧舞台。因为其英文水平出色,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放宽,英先生逐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担任起一个重要的角色。


1979年,他把老舍名著《茶馆》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,为《茶馆》访问西欧作了准备。


1980年春,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,随后又与英国导演合作,为北京人艺排演了莎翁名剧《请君入瓮》。


1982年8月,美国斯诺基金会、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部、西部各大学向英若诚发出联合邀请,请他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演课,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《家》,该剧在美国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。


1983年,英若诚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兼影视剧制片处主任。

写真

写真(5)

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积极支持世界语者开展活动,给世界语事业以很高的评价。


1983年,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·米勒的代表作《推销员之死》译成中文,并与米勒合作将《推销员之死》搬上北京人艺舞台,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·洛曼。


1984年8月,英若诚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讲学,为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昆曲《十五贯》改编的话剧,对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的结合,做了有益的探索。


1987年,出演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·贝托鲁奇的名作《末代皇帝》中的男二号。


1990年5月,因为艺术工作繁忙,61岁的英若诚不再担任文化部副部长。


1993年,与基努·里维斯联手出演影片《小活佛》。


1993-1994年,参与拍摄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片《我爱我家》,扮演重要配角-胡学范。


1998年,英若诚获菲律宾“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”。


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,英若诚因患肝病导致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,在协和医院辞世,时年74岁。


3家庭情况

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,祖母淑仲(爱新觉罗氏)则是满清皇族。英千里是

英若诚

英若诚(25)

英若诚的父亲,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门,其父蔡儒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省长。解放后蔡葆真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。


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。12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。学成回国后,到辅仁大学任教授。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颇高,钱钟书曾回忆说:“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,一个是我,一个就是英千里。”

相关推荐:

李佳琦

李雪琴

papi酱

叶良辰

李天佑

李子柒

林小宅

雪梨

AD6
AD7
声明:《英若诚》一文由北艺娱乐网(42cb.com)网友供稿,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,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!
AD8

最近更新

AD9
AD10
AD11
AD12
AD13
AD14
邮箱不能为空
留下您的宝贵意见
AD16